上周末,把自己的交易体系构建文档整理了下。这个文档船长是按照软件开发文档的格式记录的,目的是可溯源。
发现不知不觉竟然更新到了v8.2,也就是82次更新迭代。
船长不禁又仔细看了一遍这个构建的过程,从纯粹的价格层面体系,到价格层面、资金层面和基本面综合,从图上各种指标各种线,到完全的裸K,真的是经历了无数的轮回。
金融交易,真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后,船长总结了一下,这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1、确定的交易理念;→2、从哪些角度去解读这个交易理念;→3、每个角度用什么工具?→4、大量的复盘统计;→5、大量的实盘验证;→6、修整优化;→7、回到2去重新构建觉得更优的交易系统。
最后的总结,应该是像上面这样子的。
但船长的实际经历,却是直接从3寻找不同的工具开始的,然后在3-7无限循环。
这个阶段,船长参加了很多很多的培训课,都是付费的,最便宜的,1200元,最贵的6万8,因为船长相信付费学习永远是各行业成长最快的途径。
船长认为,几乎每个交易者都是这样经历的,都是企图从各种途径寻找到“圣杯”式的工具,然后,依靠这个工具,达到稳定盈利。
然而,无数的轮回告诉我,市场走势是不确定的,“圣杯”式的工具,真的不存在,每个工具都有优缺点,不存在完美的工具。
船长是从v7.1版本交易系统才从这个循环中,跳了出来,回到了1。
如何跳出的?说实话,真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所谓的厚积薄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从此,船长开始完整地从1-7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
1、确定的交易理念;→2、从哪些角度去解读这个交易理念;→3、每个角度用什么工具?→4、大量的复盘统计;→5、大量的实盘验证;→6、修整优化;→7、回到2去重新构建觉得更优的交易系统。
现在,船长的个人观点是:市场是不确定的,在上面的构建循环中,2-7都是变化的,唯有1交易理念是确定性的。
从现在来看我过去的系统构建过程,船长认为,弄清楚自己相信并坚持什么样的交易理念,是最最重要的。
交易系统,只是对我们自己交易理念的实际体现罢了。
交易理念具有不同的逻辑层次,也就是上面说的2,从哪个角度去解读这个交易理念。
不同的逻辑层次,所赚的钱是不一样的。
我懂这个层次,就赚这个层次的钱,不做超出自己理解层次的事,因为就算做了,我也不懂,或者自以为懂了,实际根本不懂。
认知不到位,一切都白费。
船长认为,每个人的交易,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我们的心才是安静的。
换句话说,就是自己认定的某个交易理念下的交易系统所呈现出来的概率统计结果和自己的预期欲望达到平衡,此时,我们的心就满意了。
我们的心满意了,人就安静了,人安静了,你才会执行。
如果你的欲望超出了交易系统本身的承载能力,你的心就不会满意,心不满意,就会躁动,此时,所谓的执行,全是扯淡,知行合一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你就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区,你能做的,只有对交易系统的重构,直到又回到自己的舒适区。
所以,不同的交易理念,不同的逻辑层次之下,必然是不同的交易规则。
这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同一套交易系统,换个人用,可能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所以呢,船长认为,在构建交易系统的过程中,只有逐渐形成自己确定性的交易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可能永远就是在3-7中无限循环。
OK,今天就讲到这啦,我是船长,心中有爱,交易不败!
船长微信:77371915,非同频者勿扰~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