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这种性格,在航天做研发工作时,其实有很大的好处,但来到交易市场后,这种性格真的是要了老命,吃够了完美主义的苦。
我还在新手阶段时,我天真地认为,所谓的高手,应该是进场很准,出场也很准的。
所以,花了大量的功夫去研究如何出场出在「刚刚好」那个位置上,因为只有在那个位置上,才能说明我「功夫到家」了。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路走得多么的痛苦。这个阶段,我对「会进场的是徒弟,会出场的是师父」这句话深信不疑,而关注的重点也在出场上。
不该出场的地方出场了,本该大赢的单子只赚了点零花钱;
当我以事后结论来评价自己的交易时,我发现我每天都在痛苦,出场早了痛苦,出场晚了也痛苦,出在刚刚好的位置,太少太少,哪怕当时觉得是刚刚好,但再过几天来看,就不是那个刚刚好了。

在6.15平仓后的几天来看,那个平仓点可以说是很完美,属于「刚刚好」,但如果以现在的盘面来说呢,却又是属于出场出早了,少赚了两倍的利润。
再比如,最近做的铁矿,7.1进场做空,到本周五7.15夜盘平仓。

铁矿这个空单,如果仅以目前来看,这个止盈也很完美,但如果周一开盘后又杀下去一波呢,又会变成出场早了。
所以,如果我是完美主义者,我又拿着事后盘面的走势来评价自己交易的对错时,我发现我可能每天都要吐血。
此时,交易就变成了这世上最让人痛苦的一件事,因为止盈早了赚少了很痛苦,止盈晚了赚少了也很痛苦,止盈晚了浮盈变亏损了更痛苦,而如果直接止损了更更更痛苦,那还有不痛苦的时候吗?
市场永远在变,市场的下一秒永远是未知的,而我们做交易都是立足过去和当下。换句话说,我们做出交易决策的所有依据都来自于过去和当下市场的反馈,但我们却以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走势来评价自己当下行为的对错。
那该以什么来评价呢?对,交易的逻辑,确切地说,是当下这笔交易的逻辑。
比如,这笔交易,我做的是趋势,那在一波趋势中,回撤是不是很正常?一波趋势是波浪式往上/下的,它行进的过程中,必然有回撤,比如下图欧美日线图中的123.

那既然我做的是趋势,而趋势必然有回撤,那这笔趋势单的止盈逻辑是不是应该主动去拥抱这个回撤?哪怕这个回撤把我们的单子撤没了,但至少逻辑上是这样,对吧?
比如,这笔交易,我做的是波段,何为波段?通俗地说,波段就是一个趋势中的一段啊,如上图中的1或2或3,更确切的说,波段是趋势中的一个节奏。
那既然我做的是波段,而波段就是趋势中的一段,那这一段走完了,我是不是就该走了,哪怕后面跌得更狠了?
而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单,是在我们做单之前或那个当下就可以判断和决定的。而一旦这个定了,我们的止盈逻辑也就定了。
此时,我们的交易逻辑,在当下就实现了闭环,交易就会变得无比轻松自在。
当然,这只是止盈的结构逻辑,止盈的细节逻辑还有很多。
不仅仅是交易,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什么时候最容易焦虑?就是面对未知的未来时,想东想西却又没有答案。
而当我们能够:直面过去、立足当下、不惧未来时,焦虑也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我们,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很多。
交易如生活,生活亦是交易!
共勉!
OK,今天就聊到这,有缘者随喜观之,若从中有得,吾之所愿。若不喜吾之所写,勿争、勿喷,互道珍重,相忘于江湖即可。